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
拿到体检报告
看到甲状腺结节、肝血管瘤
宫颈糜烂、心律不齐
肾囊肿、浅表性胃炎的字眼就慌了神
事实上
体检查出这6种病别怕
大部分都无需治疗
本质是生理现象或轻微病变
而且这4个看似"异常"的指标不但没问题
反而医生都羡慕你


这6种病其实没那么可怕
甲状腺结节
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若结节较小(如直径<1厘米)、超声提示形态规则、无血流异常、甲状腺功能正常,通常无需治疗,定期复查(每6-12个月)即可。
若结节直径>5厘米、生长迅速、压迫气管/食管,或超声提示“微钙化、边界不清、血流丰富”,需警惕恶性可能。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良性病变,若直径<5厘米、无腹痛等症状,一般无需处理,每年复查超声观察大小变化即可。
若血管瘤直径>5厘米、生长迅速,或压迫周围器官引起不适,可能需要介入治疗或手术。
宫颈糜烂
现代医学已明确“宫颈糜烂”并非疾病,而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翻的生理现象,多见于育龄女性,通常与激素水平相关。
若HPV和TCT检查正常、无异常出血,无需治疗;若合并感染、出血等,需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炎、物理治疗)。
心律不齐
偶尔因熬夜、紧张等引起的窦性心律不齐,无明显症状,多为生理性,无需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即可。
若为病理性心律不齐(如房颤、室早频繁发作),伴随心慌、头晕等症状,可能影响心脏功能,需药物或手术(如射频消融)治疗。
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较常见,若囊肿较小(<4厘米)、无压迫症状、肾功能正常,定期复查即可。
若囊肿过大(>5厘米)、压迫肾实质导致肾功能异常,或怀疑复杂性囊肿(可能恶变),需穿刺抽液或手术。
浅表性胃炎
多数成年人存在轻度浅表性胃炎,若无症状(如腹胀、胃痛),可能与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相关,通过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根除幽门螺杆菌即可改善,无需特殊治疗。
若伴随明显症状(如反酸、胃痛)或黏膜糜烂,需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治疗。
以上6种“大病”本质多为生理现象或轻微病变,无需过度治疗。
但需注意:
定期复查+关注症状变化是核心——若指标突然恶化、出现不适(如疼痛、出血、体重骤降),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这4个看似"异常"的指标不但没问题
反而医生都羡慕你
高密度脂蛋白(偏高)
一般情况: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胆固醇”,主要作用是将血管内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代谢,有助于保护血管、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偏高通常是好事,说明血脂代谢状态较好,无需担心。
低血压
判断标准:通常指血压低于90/60 mmHg,但需结合个人基础血压和症状判断。
若长期血压偏低(如天生基础血压低),且无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等症状,身体适应良好,属于生理性低血压,无需处理。
若突然出现血压下降,或伴随明显不适(如头晕、晕厥),可能与脱水、贫血、心脏疾病等有关,需进一步检查。
抗体阳性升高
保护性抗体(如乙肝表面抗体、狂犬疫苗抗体)升高:是好事,说明身体有足够免疫力,无需担心。
慢心率(窦性心动过缓)
若心率在50-60次/分钟,且为窦性心律(心脏起搏正常),常见于长期运动的人、运动员或体质较好的人,属于生理性减慢,说明心脏功能较强,无需处理。
若心率低于50次/分钟,或伴随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可能与窦房结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有关,需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排查。
体检前必须要知道的事
体检前吃太油
血脂、肝功能检测可能会不准。
体检前三天如果吃了大量高脂肪食物,甘油三酯会明显升高,有的人血液甚至呈乳糜状,肝功能等多项生化指标的准确性会受影响。
建议:
保持平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吃过于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体检前吃“错”食物
可能造成结果假阳性。
大便隐血检测是大肠癌筛查中最广泛的方式,体检前三天如果吃了猪肝、猪血、菠菜等食物,可能会导致结果假阳性。
建议:
体检前三天,避免摄入血类制品以及深颜色蔬菜等,也不要吃太多辛辣刺激食物。
空腹时长不对
可能导致血糖值测不准。
空腹10~12小时为宜,因为空腹状态下人体才能处于基础代谢状态,此时的空腹血糖水平才能反映真实情况。
建议:
前一天晚上8点后就不要再进食了,果汁、奶类、茶水、咖啡等饮料也不行。
体检前大量喝水
大量喝水,会导致血液被稀释,影响血化验结果的精准性。
建议:
体检前一天晚上不要大量喝水,特别是12点以后。
体检当天早上可以少量喝水,但最好控制在50~100毫升以内,也就是一两小口。
体检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影响多个指标。
运动会影响血糖、肌酐、肝功能等血液检测结果,情绪紧张会影响血压的测量。
建议:
体检前三天不要做剧烈运动,适度运动可以照常进行。
体检当天如果感觉紧张、心跳加速,最好休息5~10分钟再抽血。测量血压前也需要安静休息5~10分钟。
小贴士:这些人体检前照常服药
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晨起照常服药;
糖尿病患者避免空腹服药或使用胰岛素,可随身携带常规服用的降糖药;
某些术后的抗凝治疗患者等,要继续像往常一样服药,配合少量水,同时一定要告知医生。
建议: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药物是否需要停服,可提前咨询医生。



这3个时间血管最脆弱!推荐餐桌上的血管“清道夫” 【老友问医】初秋养生新选择,室内“减肥操”助您减脂降糖享健康 抓住5次“补救机会”,及时发现肾脏异常

整合
编辑 :胥岩
审核:乔惠琳
统筹:李佳
商务合作:13329518266、17597366160
邮箱:lnrb100@sina.com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