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8月20日至26日),主雨带位于西南地区至华北、东北地区一带,降雨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多4至8成,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
其中,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大、短时雨强大,而且易发生在山区附近,强对流特征明显。主要降雨时段集中在8月20日至22日以及8月23日至25日。

近期北方出现的强降水过程,以局地性强、小时雨强大、突发性强为主要特征。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指出,此次北方的降雨有明显的对流性,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西偏北,为北方部分地区带来充沛的水汽,中纬度高空槽与副热带高压对峙,有利于对流的触发和生长,形成华北、东北等地的强降水。此外,太行山、燕山等地形对降水增幅作用显著,容易在山区附近出现强降雨。
与北方对流特征明显的降水不同,西南地区的降雨整体以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稳定性降雨为主,局地伴有分散对流。西南地区独特的地形在降水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当暖湿气流受到地形抬升,即使缺乏明显的冷空气直接作用,也可能产生较强降雨。因而,未来一周四川盆地西部和云南西部和北部等地累计降水量较大。另外,西南地区等地长时间降雨导致的累计降雨量偏多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的背景下,如果出现对流性比较强的降水,会明显提高山洪和地质灾害发生的气象风险,需注意防范应对。

徐珺指出,由于北方强对流降水和西南持续性降水在形态、强度及致灾机制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评估灾害风险时,不能仅仅关注累计降水量。首先,需特别重视实时降雨强度。例如,西南地区降水可能分布均匀、强度稳定、持续时间长;而在北方或南方对流活跃区,强对流引发的降水来得急、去得快、范围小、强度大,极易在短时间内产生致灾性雨量,即使累计雨量不大也可能造成严重灾害。因此,需要及时关注当地最新的逐小时降水量预报和实况信息。
同时,公众也应高度重视气象预警信息。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布后,应避免前往山区、河谷等山洪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在渍涝风险区域,突发性强降水易引发城市暴雨积涝,应妥善规划出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外出。驾车时务必注意交通安全,切勿冒险涉水通过低洼积水路段,要科学规划行程,守护自身安全。
(来源:中国气象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