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的“怪病”解谜,反复晕倒8年,竟是它在作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6:4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刘千 通讯员 李文芳

16岁的小雷(化名)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怪病”。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他就时不时出现“突然眼前一黑、倒地不起”的情况。没有任何预兆,每次发作后数分钟慢慢恢复苏醒,而小雷自己就像做了个梦,晕倒时的情况啥也记不清。

过去8年,他已经晕倒6次。每次发作都让家人惊慌,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感。最近一次,是在他钓鱼的时候,因鱼钩扎到小拇指,他在清洗伤口时突然眼前一黑,又一次晕倒在地。看着孩子反复发病,家人害怕极了,这次下定决心,带他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求诊。

像解谜一般的诊断过程

晕厥的诊断就像“寻找隐藏的密码”。大多数晕厥患者平时与常人无异,发作也只是短短几分钟,常规检查常常“查无实据”。邵逸夫医院心内科栾毅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将小雷收至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心内科,根据指南给小雷做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超等检查,排除了心源性晕厥的可能。

有一项异常指标引起了医生关注——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结合小雷每次晕倒时的特征,栾医师给小雷安排了“直立倾斜试验”,这是一种测试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的方法。

果然如栾医师判断的那样,在检查过程中,小雷出现了明显的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分型为心脏抑制型。终于,这个长达8年的“幕后黑手”浮出水面——反复晕厥的罪魁祸首是小雷的迷走神经节。

决定命运的一刀

针对检查结果,栾医师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幕后真凶”的作用原理及现有治疗方法。

一种是保守治疗,包括避免诱因(如闷热、拥挤环境、脱水等)、早期识别前驱症状(尽快进行增压动作,及时坐下或躺下)、生活方式改变和倾斜训练,可以改善和预防,但无法避免复发。

另一种是微创手术——心脏迷走神经节丛消融术,通过高频电流精准“剪断”异常传导的神经路径,从根源解决问题。基于小雷发作频率较高,危险性较大,建议其手术治疗。

家属一度犹豫,医师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了手术的原理、过程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最终小雷及家属决定手术治疗。最终,通过精准定位异常神经节丛,小雷手术成功,整个过程用时仅数十分钟,第二天就康复出院了。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