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广电出版】
7月18日上午,在“幸福社区共建公益计划”的支持下,宁波海曙春华社区“小小春华说”绿种子垃圾分类主题小课堂正式开讲!活动聚焦“垃圾去哪了?”这一贴近生活的趣味主题,吸引二十余位绿种子小朋友参与,开启环保探索之旅。
课堂伊始,社区志愿者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引领孩子们踏上“垃圾的神秘旅程”。从随手丢弃的废纸、果皮,到用旧的塑料瓶、包装袋,孩子们了解到它们并非终点,而是资源循环的起点。

互动问环节, “剩饭剩菜是厨余垃圾,可以变成肥料!”“还有塑料袋,它们能变成衣服和包包呢!”孩子们踊跃分享。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的分类标准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变成了孩子们口中朗朗上口的“绿色密码”。
掌握了基础知识后,绿种子们化身小志愿者,用创意为社区绿色空间营造贡献力量。首先是废弃塑料瓶“华丽变身”门头装饰。原本不起眼的空塑料瓶,在绿种子们灵巧的小手中,经过裁剪、彩绘,再巧妙地穿上彩色丝线或铃铛,变成了色彩斑斓的小风铃。它们被装点在绿色空间的门头上,成为旧物新生的生动展示。


接着是咖啡渣的“艺术新生”。孩子们用胶水在卡纸上勾勒出小兔、花朵等可爱的图案,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咖啡渣均匀铺撒其上。一幅幅充满童趣、散发着自然醇香的咖啡渣手工画跃然纸上。这些手工画也被放在了绿色空间中展示,使得废弃咖啡渣成为了全新的艺术生命。
“没想到垃圾还能变得这么漂亮!”一位小朋友捧着自己制作的风铃爱不释手。“活动设计得非常好!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更重要的是,环保的种子真的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了。”来接孩子的家长蔡女士说道。

这场充满创意与温情的课堂不仅是一次旧物的焕新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环保启蒙。它让孩子们用眼睛观察、用双手创造、用心灵感受,真切理解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理念。在趣味探索和动手实践中,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田。
“‘绿种子’是我们打造社区儿童垃圾分类品牌,今天的活动正是其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春华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传幸表示。后续,春华社区将继续深入探索更多元化、更富创意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形式,与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共同浇灌孩子们心中的绿色幼苗。
通讯员 钱丹滢 刘佳宁
本文来自【浙江广电出版】,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