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鹏 苏长春
他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党员。二十多年来,累计向500多名乡村贫困儿童捐赠钱物价值近200万元;他曾不顾危险参与国际援助行动,与救援队成员共同实施义务抢险打捞,成功挽救多名溺水者生命。他就是荣获"中国好人"称号的省级优秀共产党员——郭保刚。

2002年,郭保刚外出工作时,在田埂边偶遇一名流浪儿。帮助该孩子的过程中,他接触到更多贫困儿童,这促使他开启了持之以恒的公益事业之旅。
“2002年,我开始投身贫困儿童救助公益活动。起初,村民们见到风尘仆仆骑着一辆旧摩托车的陌生人,总带着警惕与怀疑,难以相信我是来帮扶孤儿的。后来,我随身携带了党员证,他们眼神瞬间亮了,态度也变得格外热情。”郭保刚说,那一刻,他真切感受到,身为党员志愿者能为社会带来多么厚重的信任。
郭保刚每个周末都会骑着摩托车去偏远乡村帮助贫困儿童,常忙到深夜才回,夜间视线差多次翻车受伤。23年来,他穿梭于乡村儿童家庭之间,脸晒黑了,腿上有伤痕,青春在奔波中流逝。但能为500多名儿童带去希望,让他觉得一切值得。
“这些年,我从未参与任何的休闲娱乐,也从来不抽烟不喝酒。当手头有些紧张时,先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和一个灿烂的微笑。记得有一年,村里边的一个孩子家的窗户破了,我一时无力更换新的窗户,便购置了玻璃和工具,亲自为他家安装加固,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关爱。”郭保刚说。

在救助乡村困境儿童的过程中,郭保刚注意到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看护,寒暑假期间面临严重安全隐患。2007年得知五名儿童溺亡的事故后,他毅然动用为儿子积攒的学费,于当年夏季在确山县修缮一处农舍,创建了首个融合电脑室与图书室的"康文苑儿童之家"。这个爱心空间从此成为周边乡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港湾。
“我小的时候是在村里面上学,家里比较困难。当时,郭叔叔经常去我们家看望,并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志愿者张海霞说,现在,他是一名小学老师,也经常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年接收到的爱心继续传递下去,照亮更多的人。
2014年冬季,郭保刚创办了驻马店市首家民间公益关爱中心,“康文苑”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中心组织志愿者为城市边缘的流动儿童、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提供公益服务。在郭保刚的引领下,浙江大学的志愿者每年暑假都会远道而来,为留守的孩子开展学业辅导和心理援助活动。
“我小时候经常跟随爸爸去参加志愿活动,他用行动诠释了‘助人者乐’的真谛。”郭保刚儿子郭宇晗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学的青年,以后他将以爸爸为榜样,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将爱心传递下去。

郭保刚还长期致力于孤困儿童帮扶和灾害救援。2008年汶川地震中,他捐款捐物、深入灾区当志愿者,参与转移安置和心理疏导。作为国际志愿者,他赴非洲和孟加拉国执行救援任务,展现担当精神。郭保刚也因此被评选为驻马店市第一届道德模范,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等,荣登“中国好人榜”,并出席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
“在这条公益路上,已经有500多名孩子获得过我的帮助。因此,每当目睹孩子们逐渐成长,不断进步,我便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郭保刚说。(编辑 詹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