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9日讯 西太平洋某海域,山东舰出远海、闯大洋,云飞浪卷,舰阵如虹。在航母战斗群中,舰载机宛如刺向敌人的尖刀,而舰载机出动的频率,直接决定了这把刀刃的强度与硬度。

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4.5英亩”。舰载机起飞时,发动机尾焰的温度能达到近2000摄氏度;降落时,时速几百公里的舰载机必须精准降落到着舰区,稍有差池,就有可能机毁人亡。在这片危险的区域,总有一群身着黄、绿、白等各色识别服的身影,他们与舰载机的距离最近时不到十米,在甲板上铺开一张无形的“安全网”,他们就是舰载机起飞与回收最关键的“放鹰人”——起降保障中队。
起降保障中队军官任驰形象地比喻道:“汇聚到我们中队执掌的装备和人员岗位上,完成放飞或接收。拿踢足球来说,大家努力把球传到门前我们脚下,我们要完成好临门一脚。”

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航母山东舰正式交付海军。那天,起降保障中队等一批从海军各部队选调而来的官兵汇聚于此,肩负起中国航母事业从“起步”到“自主”跨越的重任。入伍25年的张忠杰,先后参与了辽宁舰、山东舰两艘航母的接舰工作。他深刻体会到了山东舰的意义:“山东舰作为首艘国产航母,要求更高了,形成战斗力的时间、达到阶段性目标的时间更紧迫,对我们的要求相应也就更高。仅就起降而言,起降的架次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随着海军战斗力不断加强,快速接收舰载机以保障连续起降能力,对舰载机的回收间隔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张忠杰回忆道:“我们原来采取的是逐步依次进行,但在飞机起降过程中,发现时间压缩不下来,可能有一些干涉,时间不会特别长,可能几秒钟或十秒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对时间的要求非常高,哪怕几秒钟都要省。”
张忠杰在每次航空保障全流程演练中,都会认真记录各种数据和训练心得,反复推演各种方案预案,和新舰员一起从零起步,摸石探路。“有需要改变的地方,比如人员岗位设置、检查路线、检查内容,有些可以优化,有些要着重强调。”他说道。

在不断摸索和改进中,起降保障中队的官兵们总结出一批适用于山东舰的着舰保障、应急处置、故障排除等规章方案,并取得了显著实效。仲夏的南海,当又一个“破千”架次歼-15舰载机凯旋时,中队全体官兵早已褪去了以往的兴奋感。如今,舰载机安全放飞保障时间大幅缩短,再次出动准备效率明显提高,出动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
同时,队伍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涌现出一大批专业过硬、能力全面的人才。高伍就从刚上舰的“新兵蛋子”,成长为了“一专多能”的骨干力量。“目前可以负责7个岗位的工作,我们的岗位独立值更认证在不断增加,要学习新的岗位。”高伍介绍道。
任驰告诉闪电新闻记者:“随着国家国际地位提升和军力国力增强,需要更强手段和力量,这要求舰员掌握更多更全面技能来完成任务,这也是与时俱进,跟随形势变化的,代表着战斗力随时代要求不断提升,要具备远海持续保障能力。”
人才是航母事业的“龙骨”,是打赢制胜的根基。像高伍这样拥有多岗认证的官兵在中队不在少数,军士张彬三年掌握5个岗位技能,一级军士长周小勇编写了近50万字的装备资料,中队官兵纷纷跳出“舒适区”,攻坚“深水区”。高伍说:“大家氛围特别好,正常10点钟熄灯,但所有人都自觉去加班加点学习,把白天学到的知识巩固消化,包括想明白第二天要学什么、观察什么。那时候感觉就像是风干的海绵体,知识就像水分一样,在疯狂汲取。”

航母是个巨系统,每个人都需要拼命练成最硬的拳头。起降保障中队采取送学培训、换岗轮训、交叉锻炼、资质考核等方法,不断激活人才队伍的“生命力”,一批“带兵强手”、“专业能手”、“保障好手”迅速成长,为山东舰走向深蓝提供强力保障。如今,山东舰在南海、西太平洋等海域多次开展实战演练,如出鞘利剑,划开一望无际的深蓝海面。
对于甲板上这些身着“彩虹战衣”的官兵来说,每一次出海既是突破,也是挑战。近年来,从昼间保障到全时保障,从风平浪静到恶劣海况出击,曾文辉和战友们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保障着“飞鲨”仰头拉起,直刺苍穹。“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需要不断去钻研或者吸收相关的知识。另外,必须有很强的学习和钻研劲头,因为我们的放飞保障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保障和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怎么样缩短放飞保障间隔。”曾文辉说道。

飞行甲板上,舰载机起飞时剧烈的轰鸣声与起飞助理近在咫尺,为了在巨大的噪声中顺畅沟通,官兵们所有的指令都通过手势来表达,一个起落架次,手势就多达30多种。曾文辉身穿亮眼黄色马甲,十几个引导动作一气呵成,引导舰载机就位、起飞。“最后的放飞姿势,脚面需要贴合到飞行甲板。飞行甲板比较粗糙,所以作战靴会有明显磨损痕迹,这也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曾文辉解释道。
上万次的动作苦练,不仅在战靴上留下了“特殊军功章”,也让他们摸透了战机的脾气。一次任务中,曾文辉从发动机强劲的轰鸣声中听出一声异响,他本能地打出“停止起飞”手势,叫停了准备起飞的战机,将重大事故隐患扼杀在摇篮中。“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面对舰载机或者甲板各种复杂的条件,能够自如地去面对或者处置相关情况。”曾文辉深有感触地说。任驰也补充道:“起飞助理岗位对放飞全过程负总责,多了解、多学习,是对飞行安全多把一道关。”

去年,山东舰在远海执行双航母编队训练时,一架外国军机企图对编队进行抵近滋扰,面对紧张态势,起降保障中队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紧急保障战机升空应对,让外机知难而退。
短短几年,全舰官兵不断锤炼提高实战能力,山东舰完成了从“入列”到“能战”的升级。从战机滑跃升空时的精准放飞,到着舰瞬间阻拦索的骤然绷紧,再到每一次起降后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的设备检查与复位,中队官兵始终为这柄“深蓝利刃”淬火开锋,时刻保持昂扬向上,时刻准备投入战斗。
闪电新闻记者 于兴涛 耿琰 董国徽 通讯员 扈秀帅 赵浩然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