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落实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对非贸易质量和规模显著提升,全国占比进一步提高。在贸易繁荣、产业链合作、互联互通等方面打造一批标杆。构建起对非经贸合作交流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中非经贸合作服务体系建设,为打造对非经贸“国家队”贡献力量。

△4月28日,非洲好物快闪集市在万象城举行
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包括文明互鉴伙伴行动、贸易繁荣伙伴行动、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互联互通伙伴行动、发展合作伙伴行动、卫生健康伙伴行动、兴农惠民伙伴行动、人文交流伙伴行动、绿色发展伙伴行动以及安全共筑伙伴行动。
《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中非经贸总部大厦、中非经贸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对非经贸合作龙头企业及投资机构落户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持续扩大对非新型易货贸易规模,拓展易货贸易领域。精心谋划中非经贸博览会及博览会走进非洲等活动,持续运营好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不断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办会水平,2025至2027年力争中非经贸博览会市场化收入累计超6000万元人民币。
根据《实施方案》,湖南将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在非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产业开放度。全力推进科特迪瓦橡胶、腰果,坦桑尼亚木薯、腰果、芝麻、葵花籽油,马达加斯加羊肉,卢旺达干辣椒等产工贸一体化项目。在非打造尼日利亚湖南工业园、中莫矿业能源合作示范区,探索在马里锡卡索经济特区建设产业园,开展纺织、造纸、家具等产业合作。参与中国—非洲(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示范中心建设。推进长沙市、邵阳市、岳阳市、郴州市等地中非经贸产业园区建设。同时,将在肯尼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南非等国家加快布局公共海外仓体系,建设中西部地区对非水陆铁海多式联运体系,2025至2027年争取在非落地20个公共海外仓;到2027年,力争湘粤非铁海联运年度开行量达到1800列。推动湖南医疗、医药、医械企业拓展非洲市场,在非洲投资疫苗、药品、医械等生产项目,提升非洲本土生产能力。扩大农业技术交流和合作范围,助力非洲国家解决粮食问题。持续探索“援外项目+产业链合作”模式,2025至2027年争取累计派出农技专家50人次左右;累计培训非洲农业技术人员5000人次左右,示范推广杂交水稻10000亩左右,在5个以上非洲国家示范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