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店小二” 护航筑通途——赤壁市车埠镇以“三心”服务提速项目建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6 08:56:00    

赤壁长江大桥东延线是湖北省“十四五”交通重点项目,全长22.6公里,建成后将串联起江汉平原与幕阜山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走廊”。

日前,走进该项目施工现场,600余名工人正为“9月通车”目标全力冲刺。

项目背后,承担着14余公里主体工程服务保障工作的赤壁市车埠镇,以“贴心丈量民意、暖心化解心结、细心传承文脉”的“三心”工作法,赢得项目建设方湖北路桥公司的高度赞誉。

“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贴心法则

“补偿明细晒在阳光下,三天就到账!”5月9日,在赤壁市车埠镇勤俭村青苗补偿现场,村民廖大爷轻点电子公示屏,3亩菜地的测绘数据、补偿标准一目了然。作为项目沿线的重要征地区域,勤俭村涉及青苗补偿面积超500亩,涉及农户200余户。

为确保补偿标准透明公正,车埠镇成立由镇干部、村干部、村民和第三方专业测量机构组成的“四方核查小组”,逐户测量、逐块登记,并通过“线上+线下”公示红线内土地征收明细,“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车埠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程浩说。

在村民李大姐家的虾稻连作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用无人机航拍记录作物生长情况。“无人机数据直接上传系统,补偿金额自动生成,村民们心服口服。”芙蓉村党组织书记祝国鹏说。

据统计,车埠镇累计完成青苗补偿面积1400余亩,涉及补偿款1200余万元,实现“零投诉、零纠纷”。

“一户一策”的暖心方程式

“当初我死活不同意拆,现在成了项目的义务宣传员!”芙蓉村村民老王的故事,成为拆迁攻坚的经典案例。

老王的房屋位于项目核心区,面对其“既要安置房,又愁子女入学”的复杂诉求,镇协调专班连续一周上门沟通,白天帮老王联系过渡安置房,晚上协调子女入学问题,最终根据政策为其申请了“安置+补偿”组合方案。

“他们不是简单‘一刀切’,而是真正为我们着想。”老王感慨道。

针对拆迁户的个性化需求,车埠镇推出“一户一策”服务:对老年群体提供过渡养老公寓,对商户协助寻找新经营场地,对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金。

目前,项目沿线7个村、44户拆迁任务已全部完成,签约率达100%。

“迁一座坟安一片心”的细心密码

迁坟工作涉及情感与文化,更是考验政府服务的细腻度。在枫桥村,车埠镇创新采用“人文关怀+政策引导”模式,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成立“迁坟服务队”,为村民提供从坟茔迁移、骨灰安放到祭祀保障的全流程服务。

“我们尊重村民意愿,允许保留部分家族墓碑,并新建集中安葬区。”枫桥村党组织书记陈铁山说。

枫桥村村民杨大哥的祖坟迁移时,服务队不仅帮忙联系专业团队,还协调村委会举办简朴的告别仪式。

据统计,车埠镇累计完成迁坟792座,未发生一起因迁坟引发的矛盾纠纷。

“镇里考虑得比我们自己还周到,祖辈的体面、后辈的念想都顾全了。”杨大哥的话道出792户迁坟家庭的心声。

从青苗补偿到迁坟安葬,从政策宣讲到矛盾调解,车埠镇构建了“事前摸排、事中协调、事后跟踪”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从施工许可证办理到农民工工资保障,镇里全程跟进,效率比我们预想的快得多!”湖北路桥公司负责人王明说,因为车埠镇的高效服务,赤壁长江大桥东延线项目预计今年9月通车,“比预期提前一年完工。”

截至目前,赤壁长江大桥东延线项目主线路基、桥梁桩基等工程已基本完成。

“服务重大项目就是服务民生福祉。”车埠镇党委书记罗宁霞指着长江岸线规划图说,“我们要让‘有温度的服务’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记者手记:

车埠镇以“三心”工作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书写的不仅是项目进度表,更是一份基层治理的转型答卷。

当无人机测绘与四方核查构建起补偿透明的“阳光机制”,当“昼看房源夜办入学”的定制服务消融拆迁坚冰,当迁坟服务队为792座坟茔迁移提供全流程服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更是治理思维的重构。技术赋能提升了行政效能,而真正叩开群众心门的,是将心比心的共情力。这种“硬制度+软服务”的辩证统一,恰是破解“政府干、群众看”困局的关键密钥。

更深层次看,车埠实践印证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演进路径:重大项目推进从单一转向多元共治,从追求效率的“物理提速”升级为凝聚共识的“化学反应”。当镇、村干部化身“政策翻译官”“矛盾调解员”,当村民从抵触者变为建设者,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图景已然清晰。

在高质量发展时代,唯有让服务带着温度落地,才能让发展获得最深厚的民意支撑。(记者 祝宝成 王恬 通讯员 雷群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