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世”路,坎布拉不只是坎布拉!——解码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之旅(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8:24:00    

自然遗迹。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学生正在开展地质科普手工。

大型安多藏戏《金城公主》。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提供

壮美坎布拉。

俯瞰坎布拉地质公园科普学校。

谈及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坎布拉景区,以为它便是整个地质公园的全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坎布拉景区的面积尚不足整个地质公园的十分之一。

将坎布拉景区与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等同视之,这样的误解并不奇怪。在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之初,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提交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申报材料中,确实是以坎布拉景区为主体进行申报。

但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门槛是:地质遗迹具备国际价值。坎布拉景区虽拥有地质遗迹,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尚存差距。

“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我们毫无经验,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综合部部长敏超宫坦言。管委会重新编写了申报材料,将公园范围从坎布拉景区扩大至同仁市、尖扎县、泽库县,创建面积达到3149平方公里。

这一看似简单的材料重写,背后却隐藏着无数艰辛与努力。

申报之旅,是历时数年从0到1的突破

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地学研究价值卓越,自然景观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地球印记与人类文明交汇的瑰宝。其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历经多年筹备与沉淀的必然结果。

从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到2004年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再到2007年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坎布拉一步步走来,稳扎稳打。直至2019年,坎布拉完成了国内申报资料的编制,并报送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0年,坎布拉被确定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的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2022年,坎布拉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名单。经过专家现场评估,最终在2024年9月的亚太地区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全票通过,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而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22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上,这一喜讯得以正式公布。

一路走来,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原本我们有望提前一年获批,但因地质遗迹科研成果不足,延误了申报进程。”敏超宫感慨道。

202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馈坎布拉地质公园申报材料中地质遗迹国际性价值说明不充分的问题。坎布拉景区管委会立即邀请专家团队,开展对隆务峡、麦秀山等地质地貌的专项野外综合调查,形成科研成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补充说明。

“沿海发达地区,地质遗迹科研成果丰硕。而坎布拉地质公园申报前,关于园区内地质地貌的科研成果几乎是零,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做这项工作。”敏超宫说,好在依托专家团队,及时开展野外综合调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区域地质遗迹、地貌景观数据库,搜集整理了国内外权威论文48篇,对公园内已经发现的7大类30亚类11个地质时代162处的典型地质或地貌类型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为加强区域地质遗迹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

申报之旅,是自然认知与社区共生的生动实践

4月16日,坎布拉地质公园科普学校内,八年级学生白雪正专注地将绿豆粒粘贴在纸板上。这些深浅不一的绿色颗粒在她手中逐渐形成断层与褶皱的轮廓。“上学期我参加了三次科普研学活动,分别去了当顺乡古浪堤村的青春瀑布、地质博物馆、康杨镇夏藏滩村的滑坡群地质遗迹,这些构造都是我在现场记录的。”在她身旁的展柜里,上百件动植物标本、矿石标本整齐陈列,每件展品标签上都标注着矿石和动植物名称。

这座由教室改造的科普馆,见证着地质教育的鲜活实践。校办主任黄建明轻抚着展柜里棱角分明的岩石标本介绍:“我们每学期会组织孩子们开展地质研学,孩子们带着地质锤和放大镜去野外考察,这些展品都是他们从丹霞崖壁、沉积岩层亲手采集回来的。”为打通课堂与自然的壁垒,学校不仅在每个班级设立地质科普角,还邀请地质专家现场教学讲座。

如今,白雪成为了学校科普馆的小小讲解员,为低年级学生普及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小知识。

坎布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进程中,主动学习其它地质公园的优秀经验,开展合作交流科研,与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建立合作交流平台,与长安大学、兰州大学、青海大学等设立坎布拉地质公园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成功举办坎布拉地质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暨研学旅行开发设计研讨会,不断丰富对外交流渠道积累公园建设经验。

世界地质公园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地学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既然是公园,而且还要可持续发展,就避免不了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坎布拉地质公园申报过程中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园内旅游服务设施,完成了公园主副碑、科普地质学校、游客服务中心、地质科考站等设施建设,各类投资高达2.7亿元。

从青春瀑布轰鸣的峡谷到夏藏滩静谧的滑坡遗迹,坎布拉的申报之路不仅修筑起通达的旅游环线,更搭建起连接课堂与田野、传统与现代的认知桥梁。当白雪这样的“地质小使者”在展柜前讲述岩石故事时,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已超越简单的资质认证,成为一场关于自然认知与社区共生的生动实践。

申报之旅,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交响乐章

坎布拉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历程,不仅是一部自然遗产的保护史,更是一曲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交响乐章。

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进程中,黄南州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力量和方式,不断提升“申世”知晓率和参与度,策划开展坎布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一十百千万”系列活动,暨一场新闻发布会,十项主题活动,百场应知应会培训,千家合作伙伴为坎布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做好服务保障做出承诺,“我为坎布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加油”万人签名活动。

坎布拉景区管委会对面的藏家大院是千家合作伙伴之一,也是001号合作伙伴。藏家大院是世界最大的木质结构四合院,以民俗展示、民族演艺、特色餐饮、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民宿接待点。

随着天气回暖,藏家大院内开始清扫收拾,准备迎接“五一”旅游高峰,“藏家大院的建立是依靠坎布拉景区的人气,这些年,坎布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过程中,我们这里作为接待点,为坎布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做了服务保障工作。”藏家大院负责人周华说。

坎布拉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过程中,坎布拉镇俄家台社区被命名为地质公园社区,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科普宣传和志愿活动,助推家乡走向世界舞台。

“我们社区居民与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密切相关,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主题活动,将日常生活工作融入到坎布拉。”俄家台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明泰告诉记者,社区居民是来自全镇12个行政村的村民,属于李家峡库区的移民,2019年被命名为地质公园社区后,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坎布拉徒步和射箭邀请赛,社区居民还成立了七彩志愿服务队,捡拾景区内的垃圾,向游客义务讲解,让更多人了解坎布拉,了解世界地质公园。

不仅如此,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还出版了坎布拉地质公园科普丛书,在机场、火车站、重要遗迹点投放宣传视频广告,印制各类宣传册和画册近10万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之旅,是一段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奋斗历程。它不仅见证了地质遗迹的珍贵与独特,更展现了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与决心。

如今,坎布拉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成为了展示中国自然之美、生态之韵的重要窗口。

图片除署名者外均为本报记者 才贡加 张多钧 摄

编辑:刘海钧;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