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新增100元。”当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新胜村村民吕守刚点开“内蒙古人社”APP,看着个人账户里多出的金额,脸上挂满了笑意。这是内蒙古首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红十字会社会资助模式在兴安盟落地的生动实践。
长久以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渠道相对单一,保障水平偏低,尤其低收入群体,虽享有政府代缴政策托底,但个人账户积累薄弱,未来养老保障能力仍显不足。

科右中旗社保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如何破局?兴安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率先在全区探索“社会资助”新模式,重点针对困难群体代缴中的特困人员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与盟、旗县两级红十字会联合建立常态化社会资助机制,为城乡居民注入社会资助资金,进一步充实参保群众个人账户养老金,提升城乡居民养老水平。截至目前,兴安盟累计为861名困难人员发放社会资助资金8.61万元,资助款项已全部计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有效提升了困难群众的养老保障能力。

工作人员在那达慕上向游客宣传社保政策
“近年来,兴安盟在拓展集体补助试点基础上,鼓励各地探索补助方式,通过‘个人出一点、集体补一点、政府贴一点、红会助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方式,增加居民个人账户积累,提高群众养老保障水平。”兴安盟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丽娟说。

工作人员讲解养老保险政策
2024年,兴安盟已在集体经济补助上蹚出路子,将试点地区扩大到六个旗县市,鼓励有条件的嘎查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截至今年7月底,兴安盟25个嘎查村的集体经济共“掏腰包”44.81万元,让3083名群众尝到甜头,社会资助及个人资助金额达到42.21万元,惠及909名参保群众。
如何让保障网更密?兴安盟把目光投向社会力量。2025年初,兴安盟人社局联合兴安盟红十字会、财政局、税务局等多部门反复会商,《兴安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社会资助工作实施方案》应运而生。方案像一张精细的“路线图”:明确资助对象为两类困难人员,每年红十字会从公益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资助,由盟与旗县按1:1分担。
机制定了,操作是道坎。作为全区首次探索实施的创新举措,社会资助业务系统操作无先例可循。对此,兴安盟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主动对接内蒙古自治区社保中心相关部门明确业务标准和操作流程,并选定扎赉特旗作为试点地区,联合当地红十字会、税务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优化资助流程和缴费模式。通过“社保整合人员数据→税务代收核定→红十字会公对公转账”的闭环操作,成功完成2名人员的测试验证,随后在全盟范围内推广实施,确保资助资金高效、准确划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
“以前只知政府代缴,现在红会又添一分力,这日子有奔头!”吕守刚的话,道出了861名受助群众的心声。
在兴安盟,养老保障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个人出一点、集体补一点、政府贴一点、红会助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正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记者:武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