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 | 探秘全球最快高铁诞生地!钢轨上藏着多少中国智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07:36:00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厂房深处,一列列银灰色“复兴号”静如蓄势之箭。

1954年,作为国家“一五”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中车长客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地铁、动车组和磁浮列车的摇篮。如今,其产品已远销20多个国家。7月14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团队走进这里,触摸中国高铁的创新脉动。

在动车组数字化装配产线,记者看到机械臂与工人默契配合,AGV小车驮着部件穿梭往来。

“滴”的一声,高级技师姚智慧用手持终端扫描零件上的二维码,屏幕立即弹出三维动画作业指南。

“以前对着纸质图纸反复核对,现在全息投影直接‘套’在部件上,一目了然。”只见姚智慧熟练地完成接线,系统便自动记录下他的工号。“每颗螺丝都有‘身份证’,全程可追溯。”他说。

记者了解到,这条融合5G、物联网的智能产线,让每列车4万多个部件的装配效率提升40%,生产指挥中心的大屏上,能耗、进度数据实时跳动,构成了高铁的“数字神经中枢”。

移步国家轨道客车工程实验室,巨大的半消声室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这里背景噪声仅15分贝,连蝴蝶扇翅都能监测。”高级工程师汤晏宁带领记者轻踩地面,特制隔震沟让脚步声瞬间“消失”。

在采访中,最令记者感到振奋的是关于CR450动车组样车的相关信息。高级工程师王雷向记者透露,其设计尽显速度与力量的美感——“科技之光”主题车头配着金色路徽,整体造型如鹰展翼。

“CR450动车组试验速度450公里/小时,运营时速400公里。”王雷向记者介绍,动车组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减重10%,“体重”更轻、“体质”更强。

客室设计同样令人瞩目,4%的空间增量让过道更显宽敞,行车与控制、司机智能交互、安全监控、旅客智能服务等领域均得到全面升级,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创新突破。

中车长客70年的深耕,见证着中国高铁每一次提速背后的自主创新力量。这里诞生的不仅是列车,更是一个民族的工业自信,正沿着钢轨驶向更远的未来。


来源:彩练新闻

作者:曲镜浔 叶爽

责编:金馨鑫

编审:张宇

监审:董杰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