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8 14:37: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全面深化改革成功经验,立足时代新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上,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从落后走向先进,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发展将改革推向纵深,开创了全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党中央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对新时期改革任务作出系统调整。一是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决定》突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积极调整生产关系,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此促进生产要素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厚植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决定》立足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以“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为指向,突出制度建设这一重点,实现对各领域制度机制的“破”与“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以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保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三是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精神力量。《决定》大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对各领域做出明确的改革新部署,把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进行主动应对,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前,我国正处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动态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适应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这一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定了主题,指明了改革目标方向。一是以立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关键,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决定》聚焦六大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关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从而适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促进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更好发展。二是以完善民主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决定》提出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改革任务,通过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与基层民主制度,把人民当家作主切实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政治制度保障。三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决定》以“七个着力”为中心,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安排,从而实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有机融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频共进,为实现文化现代化指明了改革方向。四是以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为落脚点,进一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解决好关乎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聚焦就业、医疗卫生、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人民关切领域深化体制改革,不断为民造福,把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向前推进。五是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决定》秉持绿色发展“两山”理念,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框架,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围绕主题任务进行改革发展的谋篇布局,是党在长期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鲜明主题,才能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互融互促

《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实践互补发展的过程,具有内在契合性,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开启了全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新篇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深化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立足于中国自身特色,在借鉴世界现代化共同特征中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出了一条“改革推进现代化”的发展新路。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理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政治品格。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深化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时俱进地实现了改革开放理论的时代创新,从而推动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精准把控时局变化,科学研判形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以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创新引领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核心,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需要改革理论与时俱进来更好引领现代化建设。因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定,正是着眼“两个大局”,回应时代发展需要、实现远大目标的正确决定,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所面对的是比以往更加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这迫切需要我们用好改革开放这一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谱写好全面深化改革的续篇,更要谱写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新的辉煌。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以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5KS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严文波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晨智系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