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记者奕延)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 当前,AI智能体(AI Agent)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词,国内外科技巨头、初创企业纷纷加快布局。国际知名信息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将AI智能体列为2025年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之一。
“AI智能体”是什么?
那么,什么是AI智能体?它与炙手可热的大模型有何关联与区别?益普索中国电子科技研究院董事总经理周啓群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术器”概念进行阐释:“我们通常所说的AI智能体,是一个中间体;大模型则是一种算法。智能体基于大模型构建,是将其能力落地到具体应用场景的中间件。用中国文化来比喻:人工智能是‘道’,大模型是‘法’,而智能体则居于‘术’与‘器’之间,是实现具体功能的载体。”
市场蓬勃,应用广泛
目前,AI智能体已渗透至电信、制造、金融、政务、能源、互联网等行业。据市场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ts预测,全球AI智能体市场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8%。全球范围内,谷歌、亚马逊、OpenAI等国际巨头已推出相关产品;国内科技企业如百度、阿里、字节跳动、智谱AI等也在快速迭代其AI智能体产品与解决方案。
政策驱动:加速融合应用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正为AI智能体发展注入新动能。7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提升智能化水平”的核心任务。要点要求:编制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
周啓群对此评价道:“政策‘指挥棒’的引导恰逢其时,是对人工智能技术价值与应用方向的明确判定与有力推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面临全面突破的机遇期,但‘最后一公里’的应用落地仍存在显著挑战。如果各行业能够突破智能体场景化应用的关键瓶颈,中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整体格局将实现质的飞跃。”
变革悄然发生,追求“无感”体验
事实上,AI智能体正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驱动生产力提升和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德勤预测,到2025年,将有25%的企业部署生成式AI驱动的智能代理,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升至50%。
AI智能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哪些深层次改变?周啓群着重强调了用户体验的至高境界:“智能体的最高境界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中自然流畅、近乎‘无感’的人工智能辅助体验。 今天,当你与一个智能体交互时,如果仍需预设心理预期,或明显感觉到‘我在和机器人对话’,那就说明交互还不够丝滑,也就是大家常说的‘AI味太重’或‘不像人话’。当交互体验接近人际交流的自然感,才意味着接触到了优秀的智能体。”
“类比驾驶场景,如果仍需频繁手动操作触屏或按键,就不是理想的智能体。优秀的智能体应能通过语音指令,甚至感知乘客状态(如上车后),自动完成设定和调整。其背后的车机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出色的智能体。未来,这种‘无感’的智能体体验将渗透到更多生活场景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