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贝壳整装夹击,另一面是互联网巨头京东入局,家装行业如今正迎来新浪潮。7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获悉,京东全资收购生活家家居集团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伴随着此次收购,万亿级家装市场不仅迎来了电商巨头的加入,同时迎来的还有行业深度整合与模式创新的新机遇。
事实上,业外资本入局并购整合并非新鲜事,近年来随着市场集中度提升和跨界竞争加剧,行业已经历多轮洗牌。纵观家装行业几轮大规模收购,不仅有像贝壳找房收购圣都家装这样旨在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纵向延伸并购,还有像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平台与部分地产商这样的跨界巨头入场。如今,当互联网“大佬”入局,家装行业将迎来哪些变化?

京东入局家装行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示信息显示,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收购四川生活家家居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案已于6月4日获反垄断执法二司无条件批准。伴随着此次交易,电商巨头京东便正式完成了对全国大型连锁直营整装企业的全资控股。
针对此次收购的目的以及未来规划,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生活家相关部门,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事实上,此次收购早在2025年开年之初便有“预告”。生活家集团董事长白杰曾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年集团将迎来重大战略发展期。生活家将围绕设计、材料、施工、交付等核心环节进行全方位升级,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家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
对于此次收购中国家居、设计产业与互联网专家,新设荟学谷联合创始人王建国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次收购对于生活家而言是重要利好。生活家作为一个区域性家装品牌在西南地区拥有较高影响力,而京东则是有流量、有现金以及拥有较为成熟产品体系和供应链体系的平台。未来,伴随着收购后两家公司深度融合,生活家也将在数字化、供应链、流量以及影响力方面得到京东的背书。
尽管当下京东与生活家收购获得反垄断执法二司无条件批准,但截至目前生活家股权划分却并未进行调整。
股权穿透信息显示,交易前,生活家由控股股东生活家家居集团控股(海南)有限公司持股80.68%,以及海南悦家畅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海南岛畅想生活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熊小琴、白杰共同持股。而控股股东生活家家居集团控股(海南)有限公司则是由白杰、熊小琴共同持股,其中白杰占比70%。

针对双方收购金额及股权比例,京东相关部门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暂不回应。尽管收购双方并未公开此次收购股权比例,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京东收购的股权比例较高。
广州先胜升级定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传铭向记者指出,贝壳收购圣都后,将家装家居业务作为较为重要的战略业务板块。而京东的体量太大,且业务太繁杂,收购生活家对其主业影响较小。因此,此次收购对于行业来说是大事,但对于京东而言,未来家装家居业务在整体战略中处于什么位置仍待观察。
业外资本纷纷入局
回顾家装行业发展不难发现,资本入局并非个例,在此次京东收购生活家前,早有业内外资本率先登陆。
2021年,贝壳找房斥资80亿元收购圣都家装,此次收购被视为产业链纵向延伸。据了解,贝壳作为房产交易平台,通过收购圣都家装切入装修市场,打造“房—装”一体化闭环服务。此外,2023年10月,贝壳以15.5亿元高调宣布收购互联网家装品牌爱空间。但14个月后,该收购案因反垄断和财务风险戛然而止。
不仅仅是贝壳,近年来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纷纷通过投资或收购布局家居赛道。2021年京东战略投资尚品宅配,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通过“躺平”家居探索线上家装平台模式;字节跳动旗下“住小帮”分拆出“住好家”,直接参与施工环节。
家居行业从业者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家装行业的第一波资本浪潮,投资方以投资资本为主,比如住范儿的投资方,这种投资方只提供资金支持,所以对于装企发展并无本质带动。第二波资本浪潮中,贝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量问题,而京东既有流量也有品牌背书,同时还有更丰富的供应链资源,所以对于被收购方的助力会更大,往往可以使原本经营不善的公司,通过产业资本并购扭亏为盈。

无论是贝壳,抑或京东、阿里,业内外资频频入局的背后,是对家装行业市场份额的觊觎。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家装家居市场总体规模将达5万亿元,2030年将达7万亿元。家装行业巨大的市场份额之下,行业所呈现出集中度偏低的现状也成为业内外资本频频入局的原因之一。业内从业者指出,纵观目前家装行业“大行业、小企业”特征明显,头部家装企业市占率不足1%。随着消费升级和竞争加剧,行业进入洗牌期,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面临淘汰,而头部企业则通过并购快速扩张。
尽管众多企业入局万亿级家装市场,但整合的成功率却并不高。行业数据显示,业内外资本并购后,企业成功率不足40%。以贝壳找房收购圣都家装为例,交易完成后,贝壳利用其房产交易流量为圣都导流,但跨区域扩张仍面临供应链本地化、工人管理等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跨界资本多数拥有流量优势和技术能力,但缺乏线下交付经验,因此倾向于通过收购成熟家装企业补足短板。但伴随着业外资本入局,很难缓解目前行业所面临的交付难题。而交付能力却是检验家装企业实力的试金石。
重塑行业格局
伴随着京东入局收购生活家落地,此次交易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企业间的资本运作,而是开启了家装行业进行调整的加速期。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京东入局对现有家居建材与家装企业是很好的鞭策,这已经不仅仅是“鲇鱼”效应,而是“鲨鱼”效应。此次收购对行业所造成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京东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使其能够承受短期亏损,通过价格战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京东完整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生态,从流量获取到供应链管理再到金融服务,形成传统家装企业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此外,京东的技术能力,包括AI设计工具、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等,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体验。
事实上,京东此次收购生活家对行业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传统家装企业间竞争加剧与挤压式发展之上,同时也表现在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服务标准升级等方面。北京国标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郝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东入局家装市场对传统装修行业来说影响很大,今后没有互联网化思维的家装企业将会更难。”
如果说加速行业两极化发展、推动数字化改革是京东入局后给家装行业带来的表象压力,那么推动行业向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则是京东收购后为行业带来的深层次改革。
纵观近年来,暴雷、跑路以及交付问题逐渐成为行业痛点。伴随着行业洗牌期的来临,这些“顽疾”或发生改变。王建国指出:“京东与生活家的合作对交付环节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双方合作最终是为了让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更好,因此双方一定会充分考虑在这一方面的互补性。”
虽然业外资本入局使得行业内竞争加剧,但对于企业的影响尚待观察。业之峰装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钧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收购一家公司的能力和吞吐量较为有限,因此京东入局家装行业不可能只跟一家公司合作。目前,家装并非京东主业,因此综合来看,并不会给行业造成本质上的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冯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