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由常熟企业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正式启动。海太长江隧道左线开始盾构掘进施工,这标志着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全面开启穿江掘进,也意味着我国在重大工程装备研制与隧道工程建设方面又迈出关键一步。

海太通道
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咽喉要道,北起海门,南至太仓、常熟,线路全长约39公里,过江隧道长约11公里,盾构段9.3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沧渊号”直径16.66米,将以每分钟3—4公分速度推进,预计2028年贯通。

海太长江隧道最大埋深约75米,最高水压达7.5巴,相当于每平方米承受75吨压力,具有超长距离、超大直径、超高水压、超大埋深、复杂工况等特点。始发后,“沧渊号”需穿越多种复杂地质带,特别在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沉降需控制在毫米级,掘进难度极大。

在保持高性能负载前提下,如何确保盾构机在长江底连续长距离掘进是一项重大挑战。为此,中交天和为“沧渊号”搭载了三大利器:

01、“数字大脑”智能掘进系统
实现一键启动、姿态自主控制、能耗实时监测,构建全生命周期智能维护体系。
02、“智刃铁齿”刀盘系统
配置常压换刀功能的软土刀盘与“超硬龙齿矩阵”刀具,可在石英砂含量65%地层单次掘进2000米不换刀,并通过高压力冲刷系统和结泥饼预警系统,确保刀盘高效运行。
03、“智慧心脏”主驱动系统
全球首套主动防护设计可实时监测刀盘受力,避免主轴承过载,其端面密封技术更保障了长距离掘进的安全性。

海太主隧道示意图
海太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和《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重点推动建设项目,也是江苏“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
项目建成后,海门至常熟过江时间将缩短至15分钟,可有效分流苏通大桥的流量。对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常熟发布)